
特朗普近期频频就对华贸易政策放出试探性言论钱程速配,第二轮中美贸易战的可能性,再度引发全球关注。
只不过与今年首轮交锋时的强硬姿态不同,如今的特朗普言语间多了几分犹豫。

按照特朗普的说法,美国将从11月1日起,对中国商品加征100%的关税,以回应中方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。
然而紧接着,美国副总统万斯却表态称,会在接下来几个星期,“评估中方是否想跟美国打响贸易战”,特朗普也在10月12日释放出“愿意跟中方达成协议”的缓和信号。
为何曾经高举 “关税大棒” 的特朗普,会在发出关税警告后显露怯意?
若第二轮贸易战真的打响,美国的经济躯体还能承受住冲击吗?其盟友体系又会出现怎样的裂痕?
这些问题的答案,藏着美国难以承受的现实重量。

首轮贸易战的伤疤尚未愈合,美国经济早已失去了硬扛的底气。
今年4月份,特朗普高举“对等关税”的大旗,将对华关税升级到史无前例的高度,然而仅仅过了一个多月就偃旗息鼓了。
道理也很简单,如此高的关税,美国自己也承担不起。
如今美国财政状况更显窘迫,2025财年前5个月联邦财政赤字已达1.147万亿美元,创下同期历史新高,根本无力复制当年的行业补贴政策。
农业作为首轮贸易战的重灾区钱程速配,此次将面临更致命打击:
今年5月以来,美国大豆对华出口骤降近,库存大量积压,而中国农产品进口渠道早已实现多元化,就算不买美国的大豆,也能从巴西、阿根廷等国实现进口。

科技领域的 “回旋镖效应” 只会更加猛烈,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升级芯片管制,以此来遏制中国技术发展,然而这种技术封锁,反而加速了中国自主创新进程。
今年9月,华为宣布了多颗新的昇腾芯片,基于自研的低成本HBM,可以实现一年一次的算力翻倍,而这些芯片和技术,将在明年和后年陆续上市。
未来当中国芯片具备竞争力后,美国企业将很难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。
消费端的压力同样不容忽视,2018年的关税战已让美国家庭每年多支出831美元,几乎抵消了减税收益。
如今若关税范围扩大到更多日常商品,通胀压力将直接压垮本就疲软的消费信心。

除此之外,贸易战的硝烟一旦再起,美国精心维系的盟友体系将加速瓦解。
即便欧盟内部存在分歧,但在经济利益面前,各国对美不满已逐渐凝聚成共识。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测算,若美国加征关税全面落地,欧盟经济第一年将萎缩0.4%,这种损失必然转化为对美外交的强硬立场。
东南亚不会再成为美国 “脱钩断链” 的棋子,反而会成为国际贸易秩序的维护者。
近年来,中国对东盟贸易已超越美国,而东盟也早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,如今这种趋势只会进一步加强。
美国的关税大棒,将让东南亚更坚定地与中国实现经济绑定,特朗普倘若想让东南亚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,最终只会发现自己被排除在区域合作之外。

历史早已给出警示,1930年《斯姆特 - 霍利关税法》引发全球报复,导致美国出口暴跌超60%,加剧了大萧条恶果。
如今全球供应链深度嵌套,关税的破坏力会被成百上千倍放大。
前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官员就明确警告称,比起特朗普的即兴策略,中国的布局更加长远,现在的中国正在向全世界表明,自己有能力在关键领域对美国“卡脖子”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打响第二轮贸易战,无异于自毁长城。
特朗普的 “露怯” ,本质上是对现实的清醒认知。
他清楚美国经济早已经不起关税折腾,明白盟友不会再无条件追随,更知晓中国已构建起足够的抗风险能力。

第二轮中美贸易战从来不是 “敢不敢打” 的问题,而是 “能不能承受后果” 的问题。
这场没有赢家的博弈,最终伤害的只会是美国的企业、消费者与全球信誉。
特朗普的犹豫,恰恰印证了一个简单的道理:
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,贸易战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工具,美方倘若一意孤行,最终只会加速霸权体系的瓦解。
长宏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